本人推研情况综述暨感想与展望

Posted by DAC on September 21, 2021

(原本写了很多别的东西,想想算了,留下最重要的吧)

反思与回顾

我的问题——首先是自我批评。 怂。我始终不愿意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学习生活。包括努力提升自己的年级排名与科研参与程度,包括积极搜寻系内外信息、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。不得不承认,我的相当一部分选择,都是无意义且未反思的自我逃避。 不自信。基于客观与主观等因素,相比于高三时期,我很少再有“事在人为”的勇气。在逐渐接受不那么优秀的自己的同时,也开始对自己的缺点妥协。 不自律。一条遗留很久的问题了。在相对自由、缺乏约束的大学本科时期,这一缺点呈现得格外明显。如果说本科期间的这一问题只是为我排除了未来的一些可能的话,博士期间乃至未来的这一问题将真正造成无法挽回、难以承受的后果!痛定思痛之! 但是我想,任何人都有资格对我学习生活的细节提出批评,但没有人有资格对我(乃至对任何一个清华学子)说:“你这个人的本科生涯是失败的,因为……”除非你承担着我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责任。我在清华本科三年的生活是这样的——哪怕我有一半时间的生活充斥着焦虑、紧张、担忧、内卷、无奈,我还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很快乐。

概率论与宿命论 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时,会发现总有无数事情发生在意料之外。意想不到的竞争、变动的政策、导师的个人情况、未曾了解的内幕与隐患等等。我曾试图把握其中规律并作出合理的预判、备选,却又屡次遭遇不期的结局。我们把它称为“命运”也好,称为“机遇”也好,称为“历史的进程”也好,都似乎带有一种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。“尽人事、听天命”、“埋头耕耘、不问收获”。我认可其逻辑,也对这种态度抱有充分理解。可是,有这样“一票否决权”的大他者在哪里?是谁? 朋友说,概率论与宿命论差不多是一回事。那我们面对这不可预知的数学常数的态度应该是什么呢?做好自己吗?反思与总结吗?逆来顺受吞下结果吗?躺平吗?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桌麻将,那么对于这个问题,牌桌上和到的与没和到的见解应该不甚相同吧!我不知道。 然而牌桌上有庄家,希望生活面前没有,我的共产主义理想这么对我说。

“选择”是奢侈品 常常有这样一种论调:面对跌宕起伏的时代与个人境遇,一定不能随波逐流,一定要做好自己的选择与规划云云。 然而从来没有免费的选项。你的经历会为你排除一些,你的性格与态度为你排除另一些,余下那些则还要看“执掌概率数字的大他者”的脸色。当我们畅谈“离开清华的99种方式”时,有没有想过,摆在我们面前的又有几种,能真正让我们在当今时代立足,并拥有快乐与满足的又有几种? 还是别奢谈快乐与满足了吧,让我们把眼光放得再宽广一些: 你选择出国、他选择保研、我选择本科毕业投身工作——神州大地上无数双眼睛看着我们,满怀羡慕。

如何自处 前些天我接受了学校青研中心的访谈,两位同学采访了我对于计算机系保研的认识,以及自身的未来规划。期间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,你在清华的生活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。 我回答,最重要的是当别人都比你强的时候你该如何自处。 这个回答有很多漂亮的表述方式,如“与自己和解”、“心态放平、享受生活”等等。而当我们“循其本”,会发现这个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一句话: 求而不得,怎么办? 来到大学,我首先想到的是成为一个“完人”、六边形战士,再不济就要把成绩搞好,再不济就尽力过好校园生活的每一天,以期在面对未来选择时多一些筹码。标准虽然降低,生活仍将继续。 如今我的认识是,在思想上,我们将长期处于反思、疲惫、焦虑的状态之下,间或呼吸新鲜空气,得到短暂的平静。这是正常且必要的,因为我们没有享受生活的资格,而必须面对来到眼前的生存论困境。与其徒劳地缓解焦虑,不如认真地反思焦虑。